2017年社会事业发展情况:
脱贫攻坚持续用力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,投入资金7900万元,加快推进扶贫开发“十大工程”,4个贫困村如期出列、3530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。实施产业扶贫工程,9个贫困村“一村一品”全面完成,建成户用光伏电站18座、村级光伏电站1座。实施就业扶贫工程,开展“千企帮千人”就业解困行动,420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,新建扶贫车间6个。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工程,开展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行动,实施“五清五改”,完成贫困户改厕1388户。实施智力扶贫工程,突出“扶贫必扶智”,发放各类教育补助2386人次583.2万元。实施社保扶贫工程,扶贫线和低保线“两线合一”,为2046户低保贫困户发放低保金1423.9万元。实施健康扶贫工程,全面落实“351”“180”兜底保障,发放补助金162万元。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,完成贫困村道路硬化25.7公里、“八小水利”工程119处,改造升级配电台区10个。实施金融扶贫工程,推行“公司+贫困户”小额信贷模式,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732万元。实施危房改造扶贫工程,完成94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。实施社会扶贫工程,募集社会资金522.3万元,着力构建专项扶贫、行业扶贫、社会扶贫“三位一体”大扶贫格局。
民生保障持续提升。深入实施省、市各项民生工程,全年投入9.8亿元、增长12.7%,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7%。新增城镇就业1.3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4%以内。城乡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7.1万人次,发放保险金6.94亿元。新农合参合率达99.3%,发放补偿金1.6亿元。发放城乡低保金6457万元、五保供养金1200万元、困难群众救助金990万元、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1150万元、高龄津贴530万元。救灾物资储备库基本建成。出台住房公积金财政奖补政策,新增缴存人数3580人。实物配租公租房5357套。十件实事取得实效:完成10个镇养老院改造提升工程、1个镇卫生院和7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;为5567名儿童免费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;改造老旧小区2个、后街巷道7条;新增城市停车场2个、公共自行车750辆、便民摊点群6354平方米;城区全面禁放限放烟花爆竹;改造提升城乡农贸市场8个,城南农贸市场被评为“安徽省食品安全规范化市场”;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2个;老年活动中心正在加快建设。
社会事业持续推进。投入3097万元,实施“全面改薄”项目20个,改造校舍5万平方米,优化城乡教育布局,推进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。建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2个。数字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省级验收。襄河镇荣获安徽省“书香之乡”。传统舞蹈“八朵云”、“手狮灯”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新疾控中心即将投入使用,县中医院迁址建设完成主体工程,襄河镇杨桥村、花园村获批“省级卫生村”,计划生育工作获省计生领导组表彰。相继入选全省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”和全省“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”创建名单。县教体局荣获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。县科协荣获“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单位”。县工商联连续两年荣获“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”。
社会治理持续加强。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,着力打造“阳光信访”“责任信访”“法治信访”,实现十九大期间信访维稳“零进京”。我县人民调解中心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,荣获全省“指导人民调解先进单位”。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六镇镇“群防群治”经验在全市推广,连续十年获批“全省平安县”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。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,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。全面推进“七五”普法,荣获“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”。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,积极推进全省双拥模范县“二连创”。在全市率先成立侨联组织。此外,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残联、文联、工商联、科协、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;国防、人防、消防、税收、统计、审计、档案、地震、供销、老龄、慈善、对台、外事侨务、民族宗教、关心下一代、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