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,在县委坚强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县政协监督支持下,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,坚持“稳中奋进、好中加快”工作总基调,以“调转促”为抓手,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统筹做好稳增长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实现了“十三五”的良好开局。预计,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.0亿元、增长9.5%,工业增加值41.4亿元、增长10.0%,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、增长16%,财政收入21.6亿元、增长12.1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、增长12.5%,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、增长60%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8元、增长10.5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6元、增长12%。
一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三次产业协调发展
工业经济提质扩量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3家、新增25家。1-11月份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80.5亿元、增长12%;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.4亿元、增长20.4%;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.4亿元、增长9.5%;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15个,竣工投产亿元工业项目9个,达产见效亿元工业项目10个。
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。预计,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亿元、增长12.0%。新增网上直报企业6家、达43家,新增限上单位5家、达114家。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,预计全年实现接待游客145万人次,增长16.9%;实现旅游总收入12.5亿元,增长22.5%。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,全椒“卖货郎”等运营中心上线运营,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。预计全县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达2.5亿元。金融业运行健康平稳,全年新增贷款18.5亿元、增长39.2%。1-11月份,全县房地产新开工面积96.4万平方米,增长49.3%;商品房销售面积82万平方米,增长82.8%。
现代农业加快推进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。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到558家,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60家,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.8万亩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80人。申报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。建设了一批标准化健康养殖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示范基地,绿色、无公害“三品”获证企业累计达到27家,占全市总量的23.3%。荣鸿等5个精品示范园加快建设,生产、休闲、体验等功能逐渐突显。
园区转型升级加快。县经开区新签约项目39个,新开工项目34个,新投产项目21个。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和10项专项规划编制,园区扩区规划上报待批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,园区亮化、污水管网修复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,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8.45亿元,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.8%;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0.53亿元,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.2%。获批“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”。
创新能力逐步提升。全县55家规上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,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35.9%。1-11月份,申请发明专利752件,授权发明专利67件,同比分别增长58.9%和71.7%,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5件,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3.92件。获批市级以上企业(工程)技术中心3个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。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、入驻企业2家。
二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,有效投入持续增长
制定了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指导计划,严格落实 “四督四保”机制,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。全年谋划编制项目496个,项目库动态储备项目600个。全县申报项目150个,获批上级各类政策性资金20亿元,其中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4个、1.78亿元。1-11月份,全县47个省“大新专”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.16亿元,占年度计划的216.1%。南大光电一期等11个纳入市十大工程的重点项目全部竣工投产。全年招商引资实现亿元以上“三新”项目分别为45个、36个和29个。
三、城乡建设扎实推进,城市品味不断提升
县城建设管理水平提升。全年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55个,累计投入30亿元。完成新续建道路14公里,改造后街巷道6300平方米,安装各类路灯1408盏,新增、改造各类管网48公里。新建停车场6座,新增停车位426个;完成4500平方米的便民摊点群及10个公厕建设;完成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期工程建设,新增1000辆城市公共自行车;老体育场改造、新全中北侧绿化、大石谭路等6条道路绿化全部完工;襄河大桥(闸)拆除重建等一批重点城建工程投入使用,古襄河景观提升、南屏山文体公园等工程加快推进。全面启动第二轮环卫保洁市场化,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%以上。
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。完成55公里农村公路网修缮、215公里乡村道路加宽、131公里撤并建制村道路硬化,华复路等4条道路防护工程加快推进。完成8座危桥改造、62公里防汛路整修。泵站更新改造、灌区节水改造及配套等工程即将建成,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工程等加快推进。
美丽乡村取得新进展。美丽镇村建设加快,完成5个省市示范村建设。4个镇驻地建成区整治工程加快推进。实现全县域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,农村环境明显提升。
四、各项改革稳步推进,发展活力不断增强
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。去产能上,成功盘活“僵尸企业”5家;去库存上,消化库存商品房16.8万平方米,去库存周期降至14.5个月;去杠杆上,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;降成本上,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,为企业降低成本1.2亿元;补短板上,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全年投资10.7亿元、增长43%。
重点改革稳步推进。高质量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扎实推进,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0%。公务用车改革取得实效,公务用车平台运转平稳有序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、国有林场改革、供销社综合改革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,文化体制、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等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。
五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民生福祉持续改善
民生保障更加有力。实施32项民生工程,累计投入8.6亿元,增长21.0%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00户。新增城镇就业12915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1%以内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00元和270元。大力实施十大脱贫攻坚工程,实现5个贫困村出列,3818人口脱贫。
社会事业加快发展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,完成4所幼儿园建设和2016年“全面改薄”任务。成功举办正月十六走太平活动周、迷你马拉松赛等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。完成农家书屋软硬件更新工作,农村应急广播网投入运营,“送戏进村”演出94场,农村免费电影放映1128场。县级公立医改、基层医改不断深化,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,组建县域医联体3个,分级诊疗秩序逐步建立。县中医院搬迁工程开工,县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、县妇幼保健院正加快建设。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,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‰以下。节能减排扎实推进,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。扎实推进法治全椒建设,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环境。安全生产形势良好。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,主要是: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,地区生产总值、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;主导产业集群化程度仍需提高,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,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快;有效投入增长后劲不足,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,用工、资金、人才等保障还需加强等。对于这些问题和矛盾,我们要高度重视,认真研究,采取更加有力措施,切实加以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