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 府 工 作 报 告
2017年1月5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
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珏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6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
刚刚过去的一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,我们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,主动适应新常态,积极抢抓新机遇,加快“调转促”,全力“去降补”,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、好中加快,实现“十三五”良好开局。预计,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、增长9.5%;财政收入迈上20亿元台阶,达21.6亿元、增长12.1%;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、增长16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、增长12.5%;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268元和11526元、分别增长10.5%和12%。
(一)坚持发展为要,经济结构呈现优化升级、加快转型的良好态势
工业经济持续转型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,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产促销,促进企业创新发展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、居全市第1位,总数达153家,预计实现增加值41.4亿元、增长10%。推进产业集聚,机械制造、新型建材、绿色食品、轻纺服装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、增长6.2%。全柴、海螺分别实现产值33.4亿元和7.8亿元。86个项目完成技改投资48亿元,增长73.7%、居全市第1位。2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62.2亿元,增长20%。推进园区转型,县经开区完成新一轮总规修编、化工集中区扩区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编制,投入5.3亿元实施集中供热、污水管网等12项基础设施工程,优化园区公交线路,启动园区环境整治,全年新签约、新开工、新投产项目分别为39个、34个和21个,跻身首批“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”。推进企业帮扶,扎实开展“企业帮扶年”活动,整合优化“三帮”中心,对全县117家重点企业实行“一企一策”、精准帮扶,通过“4321”政银担、“税融通”、续贷“过桥资金”等措施为197家企业解决资金17.3亿元。设立3亿元产业扶持基金,发放企业技术装备升级、科技创新奖励资金9958万元。帮助183家企业解决用工12809人。
现代农业持续推进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年粮食总产45万吨,实现“十三连丰”。辉隆、荣鸿、龙山、牧龙山、荒草圩5个精品示范园新增投入2.7亿元,带动近3.6万农户增收。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0万亩。稻虾连作面积发展到12万亩,全省现场会在我县召开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.8万亩、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、家庭农场114个、种粮大户50户。开展“助收助耕助种”专项行动,发放涉农资金3.4亿元。江淮分水岭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。全县上下众志成城、齐心协力,取得防汛抗洪全面胜利。
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快。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亿元、增长12%。旅游业实现新突破。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。组建神山黄栗树风景区管委会(筹),成立太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。成功举办桃文化旅游节、首届迷你马拉松、山地车邀请赛等活动。积极发展民宿旅游业,大墅禾墅恋、荣鸿高井等民宿旅游项目加快建设。注册保护性商标131个。全年接待游客145万人次、实现旅游总收入12.5亿元,分别增长16.9%和22.5%。商贸服务业实现新提升。成立进出口企业协会,引进省进出口公司在我县设立子公司,预计进出口总额超1亿美元、增长60%。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政策,成立电子商务协会,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、青年电商产业园投入试运行,成功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签订合作协议,电商服务站实现村级全覆盖。金融业实现新发展。出台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办法,联合打击非法集资,严防金融风险,新增贷款18.5亿元、增长39.2%。
(二)坚持项目为重,发展质量呈现稳步提升、持续向好的可喜变化
招商引资成效明显。按照“大项目进园区、小项目进集中区(乡镇)”的发展思路,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招商、以商招商、招大引强,大力开展“开门红”、“百日攻坚”、“决战四季度”等系列招商活动,举行项目集中签约、集中开工活动,成功引进亚士创能科技、科华微电子、泰石岩棉、纳晶电子科技、南京和谐曲轴、擎天伟嘉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,全年新签约、新开工、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达45个、36个和29个,到位资金98亿元。在全市“三看三比”观摩活动中获得市委、市政府好评。
项目建设提质提效。认真落实“四督四保”机制,压茬推进121个政府投资类项目和“十大重点工程”,全年新开工、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55个和35个。纳入省“大新专”项目库的47个项目、市“十大工程”的11个子项目、市“三百工程”的2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2.2亿元。全年获批上级政策性资金20亿元、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4个,开工率100%。
“去降补”精准落地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、市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部署,研究出台“1+5”方案体系,综合施策,精准发力,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。聚焦“去产能”,成功重组“僵尸企业”5家,盘活低效用地436.3亩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整治工业燃煤锅炉10台,淘汰黄标车638辆。聚焦“去库存”,在全省首创“房产超市”,消化库存商品房16.8万平方米,去化周期缩短4个月;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,完成房屋征收7.6万平方米。聚焦“去杠杆”,在全市第一家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。兴达机电、悦达实业完成主板上市签约,旭能光伏、达诺乳业、上诺环保、金色田园4家企业即将在“新三板”挂牌。聚焦“降成本”,打出“组合拳”,出台降成本“18条”,全面推行“营改增”等减税降费政策,为3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各类成本1.2亿元。聚焦“补短板”,坚持民生优先、城乡统筹,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,合宁高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,滁州大道一标段、古大路改造工程基本完工,完成387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和11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。
(三)坚持统筹为基,城乡建设呈现宜居宜业、精致秀美的崭新面貌
秀美县城加快建设。紧紧围绕“一尊重、五统筹”的总体要求,积极融入大滁城“一主四副”总体布局,深入推进“三治三增三提升”专项行动,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城市规划力求精致。在全市率先启动“多规合一”规划编制,共投入1000万元,高标准完成地下综合管网、特色街区风貌、公共服务设施等7项规划编制和古襄河景观提升、南屏山文体公园等11项城市设计。县规划馆对外开放。加强规划管理,严格“三区四线”管控。城市建设力求精品。加快推进55个重点城建项目,完成投资30亿元。吴敬梓路提升改造、城东片区路网一期、吴敬梓纪念馆周边环境整治等18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;党校二期、襄河大桥拆除重建、达园等30个项目投入使用。新建、改造城市道路14公里。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9万平方米。城市管理力求精细。以创建省级文明县为契机,创新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,切实解决“看得见的无权管、有权管的看不见”的问题,城区道路基本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。加大“两违”查处力度,拆除违建1.2万平方米,清理违法用地405亩。开展“三大车”、“三小车”、农贸市场等专项整治,城区交通秩序、市容市貌明显改善。
美丽镇村焕发新颜。大力实施“百镇计划”,完成9个镇总规修编和集镇整治规划编制,加快实施石沛、武岗、大墅、西王4个集镇整治工程,镇容镇貌持续改观。加快推进大墅产业新城规划建设、招商引资,启动龙山大道改造等18个项目建设。推动美丽乡村“以点为主”向“由点到面”转变,完成6个省级示范村建设,实施2个省级中心村和3个市级中心村建设。周洼新村入选“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”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模式实现县域全覆盖,全省现场会在我县召开。《长江两岸是我家—水润全椒》专题片在央视“美丽中国乡村行”栏目播出。
生态建设成果丰硕。加快滁河、襄河水质改善专项治理,开展黄栗树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,关停拆除养殖场45家。秸秆禁烧实现全年“零火点”。实施森林增长工程,新增造林1.34万亩,成功创建“省级森林城市”;薄壳山核桃产业面积发展到3万亩,居华东地区首位,全国培训现场会在我县召开。
(四)坚持改革为先,发展活力呈现持续增强、加速释放的生动局面
重点改革全面深化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,积极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。动态调整“三个清单”,行政审批事项精简30%。推进市场监管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改革。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完成机关单位公车改革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。完成农村土地确权、农业补贴“三合一”改革。试点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推动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。国有林场改革、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推进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。全面实施“五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,新增市场主体3378户,增长16.6%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。完成县域医共体建设,新农合县内就诊率73.9%、增长6.7%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。入选全省首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名录。殡葬改革获得全国表彰。财税体制、文化体制、新型城镇化等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。
科技创新不断加强。出台加快科技创新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配套奖励政策,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全柴被认定为全市唯一一家“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”。南大光电科研团队入选“安徽省十大科技创新团队”。获批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3家。国家级光刻胶工程实验室及产业化项目启动建设。发明专利授权量67件、增长71.7%;获批市级以上企业(工程)技术中心3个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1亿元、增长10.7%。
(五)坚持民生为本,社会事业呈现统筹协调、全面进步的和谐篇章
脱贫攻坚首战告捷。按照“六个精准”和“五个一批”的总体要求,大力实施脱贫攻坚“十大工程”。突出产业扶贫,完成9个贫困村“一村一品”建设,18个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,285户贫困户受益。开展电商扶贫,贫困村电商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营。实施基础设施扶贫,完成42公里道路畅通和84处小型水利工程,解决1820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。就业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健康扶贫等各项扶贫工程加快实施。法律援助促扶贫经验做法在《人民日报》刊登。顺利完成5个贫困村出列、3818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。
民生实事赢得点赞。全面实施省、市各项民生工程,投入资金8.6亿元、增长21%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“十件实事”:新投放城市公共自行车1000辆;购置新能源公交车46辆,开通全椒至古河城乡公交专线;新建4500平方米便民摊点群、6个公共停车场、10座城市公厕、4个街头游园;完成1400户农村危房、10条后街巷道、3个老旧小区和老体育场改造工程;成功搬迁襄水路蔬菜批发市场。新增城镇就业12915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1%以内。城乡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9.6万人次,发放保险金5.3亿元。新农合参合率达99.7%,发放补偿金1.8亿元。发放城乡低保和五保对象资金7154万元、困难群众救助金1651万元、老人高龄津贴504万元。
社会事业统筹发展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契机,开工建设第八中学、前进小学,完成职教中心、体育中心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,“千年古县”通过民政部专家组评审。新图书馆、文化馆对外开放,国光楼保护工程竣工。积极发展卫生计生事业,妇幼保健医院、疾控中心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体工程完工;启动县中医院迁址重建;加大“两非”案件查处力度,落实全面二孩政策,计生工作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。
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,建成省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。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和饮食用药安全。县气象地震科普馆建成对外开放,被评为“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”。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。全面启动“七五”普法。科普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。县工商联被评为“全国‘五好’县级工商联”。
(六)坚持法治为纲,政府自身建设呈现锐意进取、开拓创新的良好风貌
深入推进依法行政,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,认真落实县委决策部署,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,共办理人大议案、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86件,满意率100%。扎实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和“讲看齐、见行动”学习讨论,认真落实中央、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“回头看”反馈意见整改工作,严格落实“准则”和“条例”,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政府系统党建工作不断加强。开展“制度建设规范年”活动,完善县编委会、土委会、规委会和公管委会的议事规则,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、审计、招投标等15项制度。加强行政监察,强化审计监督、核减工程款5.7亿元。主动融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改革,政府投资类重大项目在市交易中心招标,节约资金4.5亿元。完成县政府门户网站改版,开通政务微信、微博,积极打造“阳光政务”。
各位代表!刚刚过去的2016年,是“十三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本届政府的“收官之年”。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,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,统筹抓好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,较好完成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五年奋斗目标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,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,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,年均增长9.5%;财政收入实现翻番,年均增长15.1%;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5.4亿元,年均增长1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.3%。整县制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,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5个,荣获“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”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.5%。全柴入选“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”、荣获“市长质量奖”。五年累计接待游客658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42.1亿元,荣获“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”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,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开放合作,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、市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,积极推进344项重点改革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全面建立“三个清单”制度,县级审批项目由235项减少为165项。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、农村土地确权、集体林权、小型水管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6个,总投资超900亿元;累计利用外资3.9亿美元,年均增长12.5%。荣获“中国招商引资最具竞争力城市”、“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200强”。县经开区建成面积8.3平方公里,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2.2亿元,入驻企业255家,获批“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”、“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”。镇工业集中区累计入驻企业175家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城乡统筹,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,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。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,城市控规实现全覆盖。五年累计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23个,完成投资152亿元。城市建成区拓展到24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.3%。新襄河改造、古襄河治理、城南新区建设、城东片区改造、新县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展露新姿。完成棚户区改造55万平方米,7100户群众喜迁新居。城区近4000辆非法客运“三小车”有序退出。蝉联“省级文明县城”。成功创建“省级园林县城”。襄河镇荣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,古河镇跻身“全国重点镇”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22个,黄栗树村荣获首批“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”和“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”。五年完成交通、水利、能源建设投资分别为22亿元、12.6亿元和16亿元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,持续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,人居环境实现新提升。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均完成目标任务。五年累计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77个,否决高污染高能耗项目58个,依法整治非煤矿山22座。荣获“中国最佳绿色发展县”,成功创建“省级生态县”和7个省级生态镇。“五河两库”全面禁采,新襄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,获批“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”。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,森林覆盖率达37.7%,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、森林村庄43个。
五年来,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力度,人民生活迈上新水平。五年滚动实施民生工程47项,投入资金35.5亿元,年均增长8.6%。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%和12.8%。织牢民生“保障网”。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5.5万个,荣获“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”。城乡低保、五保实现动态调整、应保尽保。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04万人次,发放救助金4.3亿元。扎实开展扶贫脱贫工作,1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。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08万平方米,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.3亿元。完成9558户农村危房改造。推行公交惠民政策,优化调整10条公交线路,新增122辆新能源公交车。扩大社会“普惠面”。投入教育经费22亿元,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,完成20.8万平方米校安工程,投放校车40辆。被评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、“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”。构建和谐“大格局”。深入推进法治全椒、平安全椒建设,荣获“全省依法治县先进县”,连续五年获批“全省平安县”。先后被评为“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”、首批“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”、“全省双拥模范县”、“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”,县人武部被省军区授予“全面建设十佳标兵单位”。此外,国防、人防、消防、税收、统计、审计、地震、供销、档案、老龄、慈善、对台、外事侨务、民族宗教、关心下一代、机关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,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残联、文联、工商联、科协、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。
各位代表!过去五年是全椒加快发展、追赶跨越的五年,也是全椒综合实力提升最快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、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多的五年。上述成绩的取得,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、坚强领导的结果,是县人大、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、鼎力支持的结果,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、务实苦干的结果,也是历届班子历任领导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全县人民,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,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,向驻县各单位和部队官兵,向在全椒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朋友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、参与全椒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,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各位代表!奋斗历程难以忘怀,发展经验弥足珍贵。总结五年来的工作,我们深刻体会到:无论形势如何变化,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第一要求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切实增强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,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无论任务如何艰巨,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。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,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。无论条件如何改善,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第一追求。坚持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。无论道路如何艰难,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。大力弘扬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的“大包干”精神,以自我革新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弊端,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,积蓄发展新动能。无论情况如何复杂,必须把加强党风廉洁建设作为第一保障。坚持依法行政、廉洁从政,以忠诚、干净、担当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。
各位代表!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,当前我县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,主要表现在: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、速度换挡、增速放缓等宏观因素影响,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,加快“调转促”、推进“去降补”压力较大;二是城镇化水平不高,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够精细,镇域发展不平衡,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“短板”;三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,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难度较大;四是少数单位和干部积极进取、勇于负责、敢于担当的精神不够,不敢为、不会为、乱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,存在新常态下的“本领恐慌”,高效廉洁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。对此,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,强化底线思维,突出精准发力,逐步加以解决。
二、新一届政府未来五年发展展望
各位代表,今后五年是全椒加快“调转促”、推进“去降补”的关键期,也是全面深化改革、提升经济实力的攻坚期,更是开启新征程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。新一届政府将牢牢把握发展大势,切实增强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。从宏观形势看,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,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、南京江北新区、皖江城市带展期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,持续深化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,产业转型升级打下的坚实基础,这些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难得机遇和有力支撑;从我县自身看,凭借优越的交通、区位和生态优势,经过多年努力,我县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改革创新深入推进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发展优势不断积累,实现更好更快发展、创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。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方位、新常态,只要我们审时度势、科学谋划,坚定信心、攻坚克难,就一定能够抢抓新机遇,培育新动能,发展新经济,闯出新路子,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。
根据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县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的部署,今后五年,县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、市第六次党代会、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坚定不移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,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,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,稳中奋进、好中加快、能快则快,努力把全椒打造成为动力之都、文化名城、绿色家园,为美丽滁州、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:按照省委“坚定不移闯出新路、决战决胜全面小康”、市委“346”发展目标和县委实现“四个翻番”、冲刺“省市前列”的目标要求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确保230亿元,力争260亿元;财政收入确保35亿元,力争40亿元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350家以上,工业增加值达90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达300亿元以上;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.5%和10%以上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我们将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:
深入实施创新发展行动,推动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“双提速”。牢固树立“创新第一动力、科技第一生产力、人才第一资源”的理念,大力推进科技创新、制度创新、管理模式创新,加强顶层设计,主动顺应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互联网+”发展趋势,着力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化、产业竞争高端化,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、装备制造业为骨干、现代生态农业为支撑、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的现代产业体系,努力将全椒建设成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基地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定不移把“去降补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。坚持把创新驱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,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,产品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延伸。到2021年,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8%,高新技术企业达46家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,全柴集团实现“百亿”目标,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、超亿元企业100家。
深入实施协调发展行动,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“双提标”。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,遵循规划出精品、建设做精致、管理求精细的“三精”原则,加快形成秀美县城、特色集镇、美丽乡村“三位一体”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。注重城市设计和历史文化特色塑造,着力打造具有儒林文化“元素符号”的建筑风格,加快建设山水生态人文、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秀美城市。到2021年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%以上,争创全国文明县城。按照集聚集约集中的原则,加快大墅产业新城建设,推进古河、二郎口等中心镇建设,积极发展一批特色小镇。按照“发展中心村、保护特色村、整治自然村”的要求,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县域全覆盖。
深入实施绿色发展行动,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“双提优”。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,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。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,严守生态红线,全力打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,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。巩固提升森林增长工程,到2021年,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%以上,争创国家森林城市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,加大节能减排力度,推进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,县城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100%。
深入实施开放发展行动,推动深化改革和合作交流“双提高”。坚持刀刃向内、破字当头,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、财税体制改革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推动“放管服”改革,不断增强发展动力。发挥区位优势,强化区域合作,深度融入南京、合肥两大都市圈,全方位对接南京江北新区,加大招商引资、招大引强力度,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、以商招商、园区共建等方式,主动出击,精准招商,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,力争五年累计引进到位资金500亿元、外商直接投资6亿美元。到2021年,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。引导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,加快企业“走出去”步伐,不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。
深入实施共享发展行动,推动社会事业和民生幸福“双提升”。坚持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享有,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持续增加居民收入,努力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,确保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”。大力推进就业创业,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,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,积极发展体育事业,繁荣发展文化事业,加强“法治全椒”建设,努力让群众物质更富足、精神更富有、生活更幸福。
三、2017年工作安排
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,也是新一届政府起始之年,更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重要一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。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、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部署,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%以上;财政收入增长12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%以上,力争达到1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.5%;进出口总额增长11%;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%和10.5%。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
围绕上述目标,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:
(一)致力于转型升级、优化供给,增强发展竞争力
围绕“促转型”,持续增强工业经济实力。工业强则全椒强,产业兴则全椒富。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,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,努力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提升、结构优化、实力增强,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,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、增长12%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。瞄准汽车产业发展方向,加快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。支持全柴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,走强强联手之路,加快推进年产10万台非道路柴油机、年产15万台缸体柔性加工线、年产10万台汽油机等重大项目建设,力争产值突破40亿元。支持机械制造企业做大做强,完成和谐曲轴、擎天伟嘉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。发展壮大新兴产业。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,瞄准“微笑曲线”两端,力争在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,力促亚士创能科技、泰石岩棉、科华微电子、南大光电MO源、纳晶电子科技、天安新材料二期、旭能光伏二期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,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%以上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整合创业、天使等各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,扩大“4321”政银担、“税融通”、“过桥资金”覆盖面,切实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帮扶力度,支持食品加工、轻纺服装等传统企业加大技改投入,推进“机器换人”,弘扬“工匠”精神,增品种、提品质、创品牌,力争实现传统产业产值增长15%以上。加快建筑业发展,力争建筑业产值、税收均增长20%以上。
围绕“调结构”,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。顺应个性化、多样化的消费需求,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,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.5%。聚力发展全域旅游。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,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,加快推进大墅龙山、神山碧云湖片区、吴敬梓纪念馆二期、西王四季花海风情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;做实做细“旅游+”文章,适应大众休闲游、散客自驾游兴起等趋势,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、健康养生、社会化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;依托辉隆千亩樱花、龙山千亩桃园等生态资源,支持民宿业示范项目建设,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游、生态游,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、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%以上。大力发展电商产业。围绕创建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,实施百家农村网店计划,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,加快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,再引进1-2家全国知名电商企业入驻,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.5亿元、增长15%以上。繁荣发展文化产业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推进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、农民文化乐园、美丽乡村大舞台等项目建设,鼓励创作具有全椒特色的文化产品,促进地方文化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、医疗、家政、健康等服务机构,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。
围绕“去降补”,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,不断推进“去降补”取得新成效。坚定不移去产能。综合运用市场机制、经济手段、法治办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积极稳妥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全年盘活“僵尸企业”5家以上。分类施策去库存。按照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,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,全面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,拓展房产销售市场,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3个月以内。积极稳妥去杠杆。实行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,优化债务结构。引导支持企业上市直接融资,力争在“新三板”挂牌企业2家,1家企业完成主板上市辅导备案。多措并举降成本。认真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,切实降低企业用工、用电、物流、融资和制度性交易成本,以“简政之道”帮助企业“轻装上阵”。抓住关键补短板。持续在农业农村、民生保障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大投入,强化项目支撑,优化要素配置,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。
(二)致力于引资引智、开发开放,强化发展牵引力
力求招商精准有效。坚持招商引资“一号工程”、“一把手工程”不动摇,坚持产业招商、以商招商的思路不放松,坚持大招商、招大商的目标不改变,抢抓国家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重大机遇,全面拥抱南京“大江北”战略,谋划编制沿江北(区域性)产业发展规划,等高对接滁州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,变招商为招产业,从产业“增链、补链、强链”出发,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;围绕重点区域、重点项目、重点企业,开展“一对一”、“点对点”专业化招商,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实效性。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,积极引进研发、采购、物流等产业链高端环节,大力开展与央企合作,鼓励企业设立地区总部、研发机构、运营中心和销售中心。完善招商项目预审、决策、督查机制,强化双向约束,提高项目档次和产出效益。继续举行项目集中签约、集中开工活动,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,到位资金100亿元,当年项目转化率不低于50%。
力促园区转型发展。按照“产城一体、产城融合”的发展思路,坚持经开区“1+2”发展模式,整合十谭产业园和杨桥工业园,加快推进园区一体化发展。争取县经开区扩区规划获省政府批准,启动总投资3.6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建设,确保集中供热中心、邻里中心建成投入使用。积极探索“飞地经济”、建设“园中园”,开展与国家级一流院所合作,力争全年新签约、新开工、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均不少于15个,园区产值、税收均增长20%以上。开展对各镇工业集中区的考核,完善道路、供水、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,力争每个镇工业集中区新开工、新投产企业均不少于5家。
力推项目快速高效。叫响压实经济工作项目化、项目工作责任化,全面实施“四督四保”制度,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、竣工率、达产率和转化率。围绕国家投资方向,结合“十三五”规划,在“三重一创”、产业转型升级、新型城镇化、生态环保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,深入谋划和编报一批重点项目,争取获批政策性资金20亿元以上。按照源头严把、过程严控、验收严格、纪律严明的“四严”要求,建立健全项目帮扶帮办工作机制,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,加强项目分级分层调度,倒逼项目加快进度。继续实施“政府投资十大重点工程”,同时加大PPP模式推广运用力度,在市政设施、生态环保、交通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加强合作示范,促进投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。
(三)致力于宜居宜业、精致秀美,提升发展承载力
推动县城提品质。围绕融入大滁城“141”总体布局,结合南京“大江北”战略,按照“东扩、北上、内整”的发展思路,继续推进“三治三增三提升”专项行动,确保全年政府投资不少于20亿元。实施规划提升行动。完成“多规合一”、海绵城市、地下空间利用、竖向平衡、县城排水防涝、教育布点、店招店牌及户外广告等规划编制。高标准实施全椒火车站周边和南屏山东广场等地块城市设计。坚持“适度超前”,兼顾“规划留白”,为远景发展留出余地和弹性。牢固树立“规划即法”意识,加强规划批后建后监管,维护规划的严肃性、权威性。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。确保妇幼保健医院、疾控中心、残疾人康复中心竣工投入使用。推进古襄河改造提升、第八中学、前进小学、中医院迁址、南屏山文体公园二期等13个项目建设。开工建设职教中心、历史文化中心(博物馆)、老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。适时启动体育中心建设。实施基础设施配套行动。完成吴敬梓路提升改造工程。加快建设城东片区,完成一期路网建设,实施二期路网工程和部分地块有序开发。有序推进城北片区开发建设。启动新龙河整治工程。完成第二水厂建设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行动。完成2个老旧小区改造,加快实施老城区雨污水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,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。实施棚户区改造提升行动。确保儒学苑、丰乐园安置房全部回迁入住。适时启动2-3个地块的棚户区改造项目。实施城市管理提升行动。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创建成果,启动实施城市执法体制改革,深度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,夯实责任体系,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。围绕补齐城市交通秩序、环卫保洁、小区物业、绿化亮化等方面的“短板”,加大对市容市貌、渣土运输、店招店牌、户外广告等领域管理,继续加大对违法用地、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。完成“数字城管”建设,着力打造“智慧城市”。
支持集镇创特色。按照“人口集中、产业集聚、要素集约、功能集成”的要求,全面完成新一轮乡镇总体规划修编,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,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小镇。大墅镇围绕打造合宁之间的重要节点集镇,充分发挥“左右逢源”的交通区位优势,按照“产城一体”的发展理念,加快建设产业新城,推进龙山生态养老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,加强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建,力促一批重大项目早日落地开工。按照“两治理一加强”的要求,全面完成武岗、石沛、西王集镇整治工程,启动实施古河、十字、二郎口、六镇、马厂集镇整治,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,提升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。鼓励支持乡镇走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之路,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镇、智慧小镇。
促进新村建精品。围绕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,完成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修编,巩固提升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,有序推进4个省级示范村建设。深入推进“三线三边”环境整治,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机制,提高环卫保洁质量。开展“增绿、增彩、增果”行动,推广乡土树种造林。编制历史文化名村、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,挂牌保护一批历史建筑。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机制,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推行村民自选、自建、自管、自用管理模式,打造美丽乡村“升级版”。
(四)致力于扶贫脱贫、城乡一体,积蓄发展驱动力
以“六个精准”为目标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,按照精准扶贫、监测评估、防范返贫、责任落实“四个全覆盖”的要求,深入实施脱贫攻坚“十大工程”,落细落准落实脱贫攻坚任务,确保全年实现4个贫困村出列、3500人脱贫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,新建村级电商网店9个、光伏电站20个,实现贫困村电商扶贫和光伏扶贫全覆盖。发挥金融扶贫作用,确保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000万元以上。开展旅游扶贫试点。切实做好就业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健康扶贫,努力解决因病致贫、因残致贫问题。完善社保托底政策,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“两线合一”。压紧压实扶贫工作乡镇主体责任和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责任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,最大限度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。
以“五化联动”为路径,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。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,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。推进产业规模化。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加快推进辉隆、荣鸿、龙山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,力争新增2个千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。推进产品原料化。瞄准市场、农民、企业需求,因地制宜招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,提高农副产品就地转化率,力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家,产值达35亿元以上。支持龙虾产业发展,建成赤镇龙虾交易市场,新增“稻虾连作”面积1万亩以上。推进生产机械化。推广大马力农机具200台(套),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%以上。新增30套烘干设备和7万吨粮食仓储设施,切实解决粮食“存储难”。推进营销电商化。运用“互联网+农业”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,开拓农产品市场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推进模式复合化。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、休闲、健康、文化等相结合,从单纯种养结构向复合型农业发展方向转变。
以“四网共建”为载体,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。完善综合交通网。全力保障合宁高速改扩建、滁宁轻轨、S206和S331中修工程建设。启动江北大道(滁马高速连接线)、西一环、滁州大道续建工程、襄河港建设。完成S324改建工程和200公里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。深入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。完善水利农田网。启动实施襄河三期治理、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。以“八小水利工程”为抓手,完成7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。实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项目12个。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.3万亩。完善能源保障网。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。完成天然气“镇镇通”工程18公里。努力实现经开区集中供热全覆盖。完善信息智慧网。加快“三网融合”,有序推进农村光纤进村入户。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,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。
(五)致力于深化改革、创新创业,集聚发展源动力
突出重点领域改革。紧扣“四个有利于”的改革方向,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改革重点,着力打造深化改革的“全椒品牌”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。动态调整政府“权责清单”和涉企收费清单,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,优化审批流程,提高办事效率。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。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,增强基层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。推动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。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。巩固提升土地确权成果,推进“三权分置”。以“三变”改革为重点,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积极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,完成国有林场改革。巩固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。完善公立医院改革,抓好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,努力实现“小病不出镇、大病不出县、看病更方便”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扩大“证照合一”覆盖面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,提高社区为民服务水平。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。启动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。
突出加快“双创”步伐。系统推进技术创新、产业创新、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,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“02专项”、打造国家级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,力促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早日落地。全面加强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业的对接合作,确保与2个国家级的一流院所开展合作,每个亿元以上企业至少有1家技术依托单位,每年至少研发1项以上的新技术、新产品,努力以创新链的提升促进产业链的发展,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,授权发明专利75件以上。实施质量强县工程,力争新增省政府质量奖1个、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6个。支持大众创业,大力发展众创、众包、众扶、众筹空间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,鼓励支持企业家“二次创业”,引导全椒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,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0%以上。
突出强化要素保障。保障项目用地。完成1500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。坚持集约节约用地,大力清理闲置低效用地,制定工业项目弹性供地办法,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。解决资金难题。坚持“金融扶持引导”,加快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,提升城基公司、美丽乡村、畅运交投等公司融资能力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,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对接,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,支持实体经济加快发展。强化人才支撑。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,探索建立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,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,开展引硕、引博和专家招引“三大行动”,努力在人才高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,力争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00人。
(六)致力于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,培植发展支撑力
持续强化环境治理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、水资源管理和能耗强度控制制度。坚持源头严控、过程严管、结果严惩,推动政府、企业、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建设。狠抓大气污染治理,强化工业废气、汽车尾气、施工扬尘、燃煤锅炉改造等专项整治,实行秸秆全年全域禁烧,全面实行城区烟花爆竹限放禁放,让群众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。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,加大黄栗树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,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,让群众喝上干净水、放心水。推行“河长制”管理,强化滁河、襄河及其支流的监测和治理,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,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。加强矿山整治,有序推进采矿权设置出让,持续打击非法开采行为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,开展土壤污染防治,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力度,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,实行耕地休耕轮作,大力整治农村污染问题,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。
持续推进节能减排。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,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,大力推进工程减排、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。启动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工程和化工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,确保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,完成22个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。严把新上项目环评、能评关,从源头上杜绝高污染、高能耗项目入驻。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活动,推广使用节能产品,完成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建设,倡导文明、节约、绿色、低碳新理念。
持续加强生态建设。提升城区绿化水平,完成南屏山东广场绿化提升和2个街头游园建设,启动9条城市道路绿化工程,新增城区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。巩固提升森林增长工程,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,建设滁河风光带示范段5公里,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、森林村庄10个,建设薄壳山核桃产业基地5000亩。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力争创建1个省级生态镇、3个省级生态村。
(七)致力于以人为本、改善民生,增添发展向心力
办好民生实事,保障民生之本。以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为目标,坚持不懈地实施好“十件为民办实事”项目,继续实施省、市各项民生工程,切实办好一批让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得实惠的实事。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加大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,稳步提高农村五保、城乡低保保障标准。开展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,全面启动“医养结合”试点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。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,支持慈善、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发展。
繁荣社会事业,筑牢民生之基。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。继续优化中小学布局,加快“三校一中心”建设,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,确保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。支持办好马拉松、山地自行车等各项赛事,积极创建省体育强县。推动卫生事业新进步。支持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医,启动建设县精神医院,进一步完善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,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,争创省级卫生县城。推动计生工作新提升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加大对计生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,确保计生工作处于省、市先进位次。
加强社会治理,化解民生之需。围绕打造阳光信访、责任信访、法治信访,不断健全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,发挥人民调解作用,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、表达诉求、解决纠纷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”的要求,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,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。坚持最严格的、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,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深入开展“平安全椒”建设,实施“天网”三期工程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,切实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深入推进“七五”普法。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打造“信用全椒”。加大科普工作力度,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国防动员、后备力量建设和“双拥”共建工作,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。支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残联、文联、工商联、科协、红十字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,继续推进档案、统计、人防、地震、气象、消防、供销、老龄、慈善、对台、外事侨务、民族宗教、机关事务管理、公积金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,促进社会全面进步。
(八)致力于依法行政、提升效能,夯实发展凝聚力
各位代表,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、“五大发展”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盼,新一届政府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,大力弘扬敢于负责、勇于担当、善于创新的工作作风,团结一致、奋发有为,努力开创全椒加快发展新局面。
坚持依法行政,努力建设尊法守法、科学决策的法治政府。认真贯彻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,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,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、法定职责必须为。不断完善政府议事规则,严格执行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,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。坚决维护县委权威,坚决执行县委决定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、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议案、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。按照“公开是原则、不公开是例外”的要求,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,积极回应社会关切。
坚持以民为本,努力建设为民服务、勤政高效的服务政府。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,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出实招、办实事、求实效,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。坚持做到利为民所谋,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,充分发挥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的平台作用,变“群众跑腿”为“数据跑腿”。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,树立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积极推行“马上办”、“立即办”、“想办法办”的工作作风,深入践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力求情况了解在一线、问题解决在一线、成果体现在一线,以卓有成效的业绩取信于民。
坚持担当实干,努力建设履职尽责、奋发有为的创新政府。以思路引领发展,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坚决破除狭隘观念,克服因循守旧思想,大兴学习调研之风,注重研究新理论、新政策、新知识,努力成为系统内和专业上的“行家里手”,不断提升科学研判形势、驾驭复杂局面、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和水平。以目标汇聚力量,注重把握发展大势,抢抓发展机遇,努力在形势变化中把握规律,在政策调整中抢占先机,在转型发展中精准用力,在破解难题中寻求突破。以担当激发干劲,按照“三个区分开来”的要求,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,为担当者担当,为负责者负责,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加快形成敢为人先、勇争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。
坚持从严执政,努力建设遵规守纪、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。巩固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成果,深入开展“讲看齐、见行动”学习讨论,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主动向党中央看齐、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、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,做政治上的明白人、落实上的带头人、发展上的责任人,打造政治过硬的县政府班子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从严执行中央“八项规定”、国务院“约法三章”和省、市加强作风建设相关规定,守住底线、不越红线、不碰高压线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洁建设,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,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坚决做到有腐必反、有贪必肃,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。
各位代表,新的蓝图已经绘就,新的目标催人奋进,新的征程任重道远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励精图治、团结拼搏,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,撸起袖子加油干,努力创造各项工作新业绩,奋力开创五大发展新局面,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!